金融“活水”润泽实体“沃土”

2024-01-24 04:0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4日 04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了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举措有力度,构筑良性产融生态

凌晨3点,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桂花鱼养殖场,几名员工正在忙着收网、过秤,赶在天亮前把新鲜的桂花鱼运到各地。“本次渔获超6000斤,产量比去年同期多7%,实现了‘开门红’。”养殖场负责人孟先生说。在2024年营业首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清远分行成功为孟先生发放了首笔“裕农快贷”贷款资金40万元。

孟先生告诉记者,临近春节,清远特色农产品桂花鱼订单激增。他计划扩大鱼塘经营规模,但苦于应收款未到账,资金流一直不足。建行清远分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利用“线下信息建档+线上审批授信”模式,当场为他建档。“没想到,大数据自动匹配额度后,当天便成功发放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激动地说。

迈入2024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增长动能不断增强,企业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业金融机构勇担使命,全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为实体经济开新局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金融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交上了一份稳中有增、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指出。

服务有温度,交出金融惠企新答卷

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提出要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同一天,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以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月15日,招商银行杭州未来科技支行获批开业,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新年伊始,金融支持科创的脚步蹄疾步稳。在科技企业的成长之路上,始终有金融机构陪伴左右,为其保驾护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资金投向上可以看出,金融系统不断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9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涉农贷款余额5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累计为140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438亿元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截至2023年10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7.7%、22.1%、15.7%,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人民银行提出,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

开放有高度,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近日,银联国际与肯尼亚主要商业银行共同宣布,将大规模提升肯尼亚银联卡发行规模,丰富当地居民日常消费和跨境支付选择。“在肯尼亚,约90%的商户受理银联卡,很多商户还开通了移动支付服务,吃饭购物很方便。”在肯尼亚工作多年的徐先生说。近年来,以银联为代表的中国支付品牌加快全球受理网络建设,为中外交流架起“支付桥”。目前,银联网络已覆盖境外180个国家和地区的6350万线上线下商户,7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超2亿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近年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有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以来,我国推出34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新举措,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基本实现业务范围中外一致,金融领域合作不断拓宽。

近年来,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积极进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1月至11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为2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人民币上升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的同时,人民银行注重统筹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压实银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第一线的职责,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指出。

(本报记者 温源)



2024年辽宁在建项目超1.5万个 储备项目超1.8万个
财经

2024年辽宁在建项目超1.5万个 储备项目超1.8万个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2024年,全省储备项目超过1.8万个,在建项目超1.5万个。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辽宁省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的相关情况以及2024年全省“三库”项目情况。 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 [详情]

2023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财经

2023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从23日召开的全国海关工作会议获悉:2023年,全国海关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加强科学征管,全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详情]

找准着力点,奋力挑大梁
财经

找准着力点,奋力挑大梁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两会看台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1月23日新花城客户端)  [详情]

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宽松 第二季度形势有望好转
财经

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宽松 第二季度形势有望好转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许晓芳)1月23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去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将在未来1~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春节后生猪养殖很可能延续亏损。同 [详情]

中国信保年承保金额超9000亿美元
财经

中国信保年承保金额超9000亿美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23日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获悉,2023年该公司承保金额超9286亿美元,首次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同时,支付赔款超23亿美元,服务支持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