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光伏一条街”:组链建群 乘势而上

2024-01-24 02:28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年产15GW光伏组件项目首期5GW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查。

新华社西宁1月23日电 不足6公里的大街,丽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一字排开。生产多晶硅的上游企业顺着大街,便可把产品送到下游客户。往来货车让人感受到光伏产业成群结队的动能……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光伏一条街”看到的。

作为风光资源大省,青海是我国布局打造的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如今,凭借省内资源的“链头”,地处河湟谷地的西宁市正乘着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展线扩面,组链建群,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新动能

一块块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标准化车间屋顶,1536台拉晶炉子在宽敞明亮的拉晶车间满负荷运转,一辆辆自动导向叉车在车间往来穿梭……位于“光伏一条街”的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一开年便开足马力。

顺着公司门前大街东行约2公里,是上游供货商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2021年在园区投资建厂的这家企业,2023年已累计实现总投资110亿元。公司副总经理贺秀才说,企业持续投资,最关键是跟着市场走。西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天合光能另一家供货商,青海亚洲硅业半导体有限公司距此28公里。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连基说,公司产品在西宁的销售占公司产量的20%。三年前,这一比例还仅为10%。

不仅是光伏产业,在西宁,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时代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相继安家落户;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正极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加紧建设,总投资25亿元、年产5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调试运行……

近年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态势快速平稳。

新速度

沿着“光伏一条街”自北向南行进,东西两侧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等企业的厂房车间整齐排列,园区南侧留有大片待开发土地。

“锚定新能源产业,在空间上留白,在发展上聚焦,有土地资源,有产业链吸引,老企业开足马力,新企业接二连三入驻。”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有德说,南川工业园区自2020年开始,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规上工业总产值由89.6亿元增至2023年的5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8亿元……

键盘敲击声、开会讨论声、文件打印声……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电池车间办公大平面,IT、工艺、质量、研发等部门集中在此,在8个36岁左右经理层带领下,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紧张忙碌着,活力满满。

相比这里的热闹,生产车间内,白色自动物料车自主运转,偶尔能看见几个身着白色防尘服的工作人员在设备间穿梭,安静中也给人忙碌感。“电池车间5GW的年产能已经全部释放。”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电池负责人陈宝东说,天合光能积极为青海本地提供优质光伏终端产品及系统。借助青海丰富的光照资源,真正实现“青海造,青海用”。

西宁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0%。

新机遇

“2024年,公司将启动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三期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项目。”贺秀才说。

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大量光伏企业微利甚至保本运营,但“光伏一条街”上的一些企业却告诉记者要增资扩产。

“行业在加紧洗牌,但国家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决心、市场还将继续扩大的判断,让一些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信心满满。”周有德说,按照国家部署,青海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这也吸引大量新能源企业到此投资布局。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风能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66%,我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宁市紧盯全产业链构建,成功引进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打造高景太阳能、弗迪电池等超百亿元龙头企业,配套发展了丽豪半导体、阳光能源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初步形成大中小企融通发展的企业雁阵。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财经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沈谦)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获悉:日前,2023陕西百强企业名单、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及《2023陕西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陕西百强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各行业的领军者和龙头企业。 2023陕西百强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 [详情]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财经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1月22日,《关于四川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2023年全省范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93.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7亿元,增长6.9%。其中,全省民生保障支出8370.4亿 [详情]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财经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3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该省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详情]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财经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支柱产业名片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焦作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基地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我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更涌现出一批包装、原料、辅料等配套企业。  [详情]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财经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本报天津1月22日电 (记者武少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元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仪式日前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举行。近百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签约发布仪式,超百亿规模创投基金群聚焦天开园和 [详情]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财经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