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要离得近信得过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田闻之
本市民政局局长徐志军近日透露,今年北京将建设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整合辖区内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资源,把专业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是目前本市养老工作推进的重点。
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数据显示,这些年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2022年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46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1.3%。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也与整个社会的获得感息息相关。具体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有没有足够的休闲场所、能不能便捷看病就医、有没有实惠健康的社区食堂等等。老人普遍腿脚不再灵便,活动半径相对较小,特别是那些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人,距离远近、可触可及是衡量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吃饭几分钟就能走到”“护理员几分钟就能赶到”,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养老服务具有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要将这件好事办好,实现共赢多赢,需要认真沉下去、让服务更精准。正如专家指出的,虽然我们总说“老年人群体”,但其实这只是简单的年龄分层,他们背后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消费习惯包括物质基础差别很大,对服务的要求多元多样。所在的区域人口构成如何,服务机构多大规模合适,低龄老人、中龄老人、高龄老人占比多少,整体上的服务偏好是什么,都需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摸查清楚。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年群体未来进一步扩容,养老服务的市场规模必将加速扩大。与探索更多层次更加精准的服务品种同样重要的,是必须严格坚守规范和标准。毕竟老人的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期,很多方面相对弱势,加上一些服务涉及进门入户,如何保证服务到位和居家安全,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不可或缺。尤其现阶段,养老人才相对紧缺。一方面,应当加快脚步加强培训,建设一支职业规范、稳定可持续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把好资质关监管关,严防害群之马。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去。让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解的不仅是家庭的“燃眉之急”,还将写就更多温馨故事。从长远看,如今我们向前推进的每一步,最终惠及的都将是整个社会以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