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新市区)打造科创金融服务高地

2024-01-24 03:4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知识产权贷、“专精特新”信用贷……

高新区(新市区)打造科创金融服务高地

1月23日,在高新区(新市区)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饲草长势。(本报全媒体记者石磊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牟敏

1月23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服务技术中心元,工作人员干劲十足开展研发工作。日前,该公司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北京银行“专精特新”信用贷的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这并非个例。乌鲁木齐市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推出各类科技信用贷产品,通过追加知识产权质押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无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大批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注入了金融活水。

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其坤说,目前的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公司膜产业化的项目。同时也在和银行对接,通过“项目+知识产权”这种质押,实现中长期贷款。

“这种贷款让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能够分享,不仅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李其坤说。

在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内,工人们正将带有清新草香的饲草从智能箱中搬出,准备运往位于青格达湖乡的养殖基地。公司在中国银行通过7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银行贷款200万元,有效化解了企业资金紧缺的现状。

紫晶川梭总经理张世泽说,这7项专利是公司前几年自主积累的知识产权,经评估价值670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评估,公司成功从中国银行获得200万元的贷款。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公司的研发工作以及新项目的开发。

张世泽说,今年公司将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在和田建设种养一体的饲草工厂,并将与银行对接,继续用知识产权贷款并增加额度,帮助企业完成年度计划。

作为自治区级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实验基地),高新区(新市区)政府加大对科创金融工作的支持。2023年,区属国有企业高新融资担保针对辖区科技型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10笔,涉及贷款金额1亿元,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减免担保费85万元;区属国有企业火炬创投通过股权直接投资项目20个,投资总额超7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9家;通过政府产业基金投资9个项目,其中科技型企业2家。同时,积极引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创投落户高新区,基金规模23亿元,重点支持科技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和支持方式。

“我们将持续深化政金企合作,切实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建立科创金融服务新模式。”高新区(新市区)委办副主任、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江波说,将通过科创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凝聚各类关键要素、形成发展合力,持续推动建设科创金融服务新高地。



去年我省农村产权交易超307亿元
财经

去年我省农村产权交易超307亿元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吴琼) 根据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数据,2023年全省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25.78万笔、交易金额30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0%、10.86%。 2023年,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价格为907.62元/年/亩、比上年增加5.39元/年/亩, [详情]

浙江GDP,跃上8万亿
财经

浙江GDP,跃上8万亿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夏丹 编者按:经济大省挑大梁。2024年,浙江提出“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方面工作。本报今起推出《经济新看点》栏目,持续关注浙江如何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展现各行业提振信心、奋 [详情]

把好医药工业的“脉”
财经

把好医药工业的“脉”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胡颖廉 前不久,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带来这样一组数据:“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创新药品142个、创新医疗器械235个;2023年上半年我国药品审评 [详情]

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
财经

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1月2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辽宁省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实现了三年行动农业农村领域首战告捷。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5367.6万亩, [详情]

江苏企业完成CCER启动首日交易
财经

江苏企业完成CCER启动首日交易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讯 (谈珂轩) 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中国石化碳科公司参加当日首批交易,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 CCER与2021年7月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碳科公司是注册在江苏的全国首个碳全产业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