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之城,我们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制图/潘文健
扫码阅读全文
寒潮来袭,申城“暖”意正浓。
在“骑手之家”,空调正持续输出着源源不断的暖风,为忙碌了一天的城市建设者们,送上26℃恒定的室温;在社区宝宝屋,育婴师们熟练的摇晃着手中温热的奶瓶,38℃,永远是最适宜宝宝入口的温度;在城市公园,丰富的配套设施里售卖着75℃的热咖啡,为出来透气的城市居民们暖手暖心;在长者食堂,翻滚着的小火锅里,沸腾着100℃的“正青春”……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长者,从满怀激情来到大都市打拼的“新城市建设者”,到为城市发展奉献一生的老上海人……城市由无数个“他们”组成,由“他们”建设,供“他们”安居。为了“他们”,为了建设人民之城,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城市不光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各个维度,为建设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26℃,安居的温情留住年轻的热情
送餐间隙,青年外卖骑手吴义回到普陀区武威东路718号和欣公寓3号楼的双人间里,将空调调至26℃,把脏衣服塞进洗烘一体机,“生活上的事不愁,只要想着明天的班怎么好好上就行了。”
和欣公寓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其中550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吴义居住的3号楼,是依托“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专门面向外卖骑手打造的“骑手新家”,拥有98间房、300个床位,主打2人至5人间,月租金在550至950元之间。
几个月前,吴义还和两位同事挤在普陀某老小区一楼一间17平米的房间内,房间朝阴面,无阳台。突逢降温,三人打开屋内的老式空调,发现不制热,尝试着和房东商量修一修,“房东说‘我抽空来看一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是这样的房子,吴义每月居住成本,也达到了1300至1500元。但如今,花900元月租,他能在和欣公寓3号楼租到一间42平米、能拎包入住的双人间。低廉的价格、独立的卫浴、温暖的室温、烘干的衣物,让吴义和他的骑手同事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留得下、住得安”。
|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明确,全市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全面健全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
这意味着,上海将出现越来越多像和欣公寓这样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给青年人带来留下来的底气,同时也意味着,住房租赁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居住者的权益。
作为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市人大代表方永新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饿了么骑手。吴义曾经的租房环境,也是不少骑手共同面临的难题。
2023年10月26日,一位骑手向方永新提出想法:“大量骑手住宿条件差,希望有给骑手住宿的地方,同时希望有社区可以向新就业群体开放集体租房点位,由站点统一规范化管理。”
方永新在向普陀区委反馈小哥提出“安居难”的困扰时,普陀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也已注意到骑手群体的这一需求。最终,为外卖小哥“量身”打造的“骑手新家”项目得以落地。眼下,当数百个骑手真的住进来,和欣公寓的管理者们发现,没有居委会、业委会,传统社区里的治理模式,很难直接套用进来。而要服务和管理好众多居住者,光靠几个公寓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青年人住得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缨看来,在公房小区有显著实践成效的“公房小区自治家园执委会”模式,或许也可以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事务管理上可借鉴的方向。
比如,在保租房区域内也可尝试成立“议事大会”和“议事管理委员会”,由出租单位将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部分权力让渡给居住者,与居住者共同组成“议事大会”,其功能可参考“业主委员会”,让居住者虽无“业主之名”,但可行“业主之实”。如此一来,居住者有了进行高效沟通的渠道,也有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平台,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复杂问题、纠纷矛盾,也不会让管理方“照单全收”。当然,由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特殊性及租赁合同期限的局限性,如何能够选举或确定相对稳定的“议事管理委员会”承租人代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另外,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上,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市人大代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在调研中发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保租房开发企业作为产权主体,在项目使用期内始终承担着所有建筑质量问题、设备设施维修维护责任和义务。因此,要求保租房开发企业,参照销售型物业缴纳项目的维修基金是不适用的,不仅会增加保租房开发运营企业资金投入压力,还会造成日常维护费用缴存滞留,无法正常使用。
他建议:为减轻开发企业的现金压力,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对于持有型物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直接免缴物业维修基金。
政协委员王延华、陈皓等人联名提议,在打造“新城市建设者之家”上,应首先保证“一张或多张床”产品,避免高房租,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不可承受之重”。
|38℃,精细的爱托起最柔软的人
将奶粉以45℃温水冲开,放凉至38℃入口。视频中,育婴师安抚宝宝的动作利落、精确、温柔。
看着微信上育婴师发来的小视频中,抱着奶瓶大口大口喝奶的小宝,90后宝妈璐璐,长舒了一口气。作为一名兼具着职场人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年轻妈妈,重返职场后,璐璐常会遇到力不从心的时刻。在家人也无法及时帮忙的时候,无助和焦虑,就会涌上她的心头。
自打2023年11月份开始运营,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宝宝屋,就成了璐璐的喘息之所。每当家人有事,她自己又分身乏术之时,她就会通过“一网通办”,预约上2个小时的宝宝屋服务,将小宝临时托付给南京西路街道宝宝屋的工作人员,再打起精神,奔赴位于附近的工作之所。
“开始运营至今,我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家庭。”负责运营管理这座宝宝屋的华业托儿所戴所长说。在这里,他们接待过来为孩子寻找玩伴的外婆;接待过匆匆赶去上班的母亲,也接待过来附近逛街,将孩子寄存在宝宝屋中寻求短暂休息的家长。
专业支持、心灵喘息、安全托付……宝宝屋的存在,让像璐璐一样,因育儿而手忙脚乱的年轻父母,感受到了爱与支持。
|为年轻的父母,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2023年,类似于南京西路街道宝宝屋这类的社区嵌入式托育场所,在全市范围迅速增加。社区托育机制的不断完善,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也是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积极建言的成果。
“对于想要在上海定居的年轻人,无论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工作或生活,都能够在附近15分钟范围内找到托婴托育机构,再加之以休闲、创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将会大大推动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去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就曾给出了推动完善“社区托育”的建议。
她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予以答复,表示将联合妇联、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指导文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合理分工、形成有效合力的工作机制。
今年,江帆没有停下对于生育、养育等议题的关注。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经过认真的调研,围绕着生育养育这一大议题,江帆又带来了新的金点子。
作为一名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江帆发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儿童青少年有“特殊需求”。“全球范围统计数据显示这个群体大约占到人群15%左右,例如阅读障碍、多动注意缺陷障碍、高功能自闭症、甚至超常儿童等,这些孩子的家庭在养育过程中会碰到更多困难与挑战,这些孩子一方面应该融入常规学校教育,但还需要额外的专业支持与帮助。”江帆说。她呼吁,教育体系能联动卫生、未成年保护等各方资源,对这些在常规学校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予以更多关注,给予抚养这些孩子的家庭更多针对性支持。
除了江帆,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还有很多代表、委员为支持年轻的父母,献言建策……
晨报记者 张益维 姚沁艺 摄影报道